千年之前的陽關,或許不會想到孤單佇立大漠,歷經金戈鐵馬的它會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。
陽關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,西漢置關,因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。歷史上曾作為重要關隘,東望長安、西通樓蘭,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。
宋朝以后陽關便已荒廢,現在的景區更是僅存古陽關遺址、陽關烽燧、陽關古道等不多的遺跡。整個景區以遺跡為底色,增建擴建了許多城樓、城墻和展館,不失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。
陽關遺址在廣袤戈壁中顯出曠古滄桑的古老氣息。碧空如洗的藍天下,殘垣依然威武,雄壯的輪廓依稀可見。
豈止“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”,古建筑也是越老越有味道。在歷史面前,新修的建筑比起遺跡,技術或許更先進,做工也許更精致,但那份古老的韻味卻是需要時間的打磨才能換來。
身著古裝的工作人員將人們拉回到千年之前,走過關口,踏上曾經黃沙漫卷的駝鈴古道,能感受到絲綢之路獨有的浪漫氣息和神秘色彩。
陽關因王維的千古名句而長留在人們心中,名垂千古?!皠窬M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?!标栮P好過,回頭路難走,過了這陽關,就真的是“獨在異鄉為異客”了。
陽關道是指從陽關出來通往西域的道路,同樣出自王維的詩句——絕域陽關道,胡沙與塞塵。如今的陽關道,已經和“獨木橋”相對,成為美好前程的代名詞了。
初秋的陽關,晴空萬里,云朵被吹出風的形狀,空曠的大漠戈壁和獨自佇立的關卡,在不經意間染上了清新溫柔的氣息。
寫有“陽關烽燧”四個大字的臥石所指之處是一座殘存的漢代烽燧,由土坯加蘆葦筑成。這里曾人群熙攘、戍卒來往,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矗立在不高的山丘之上,任雨打風吹,經歲月變遷。
唐玄奘西行求法入陽關曬經;張騫兩次出使西域;霍去病征戰河西;漢武帝“列四郡,據兩關”;林則徐因銷煙獲罪流放伊犁……在陽關前,一張張面孔晃過,一串串腳印走過,一幕幕歷史幻入眼前。
走讀陽關,金戈鐵馬余音裊裊,西行車隊駝鈴陣陣。曾經西行的人帶著無盡的哀愁和苦澀,如今人們已經把它們化成希望和向往?!皠窬M一杯酒”,人已團圓,酒也甘甜。這一刻,家國千秋,歲月承平。
來源 | 頭條@落榜進士